雨过天晴后是河道蓝藻易爆发的时间窗口,因为降雨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(氮、磷等)流入河道,为蓝藻提供了“盛宴”。此时水温升高、阳光充足,具备了蓝藻爆发的理想条件。因此,抓住雨后初晴的关键时机,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蓝藻防治至关重要。
以下是针对雨后河道蓝藻防治的策略和方法,分为应急处理(短期)和长效防控(中长期)两个层面:
一、雨后初晴的应急处理(黄金时段控制)
1、加强监测预警
加密巡查:雨后立即增加河道巡查频次,特别是容易富营养化、水流滞缓的河段(如湾汊、闸口、回水区)。
水质快速检测:重点监测水温、pH值、溶解氧、叶绿素a、藻密度、总磷、总氮、氨氮等指标。pH值异常升高(>9)、溶解氧昼夜波动大、叶绿素a浓度急剧升高等都是蓝藻爆发的信号。
视观判别:观察水面是否有绿色油膜、颗粒状漂浮物、异味(土腥味)。
建立预警机制:一旦发现蓝藻异常增殖迹象或监测指标超标,立即启动应急响应。
2、物理打捞/拦截(快速清除)
机械/人工打捞:在蓝藻水华聚集区域(下风口、湾汊),使用专业蓝藻打捞船、人工打捞船或设置围隔进行集中打捞。这是直接、快速移除藻体和部分营养盐的方法。
设置围隔/导流:在蓝藻易聚集区或上游来水口设置围隔(如充气式围隔、软帘围隔),阻止或引导蓝藻漂流扩散,便于集中处理。
关键点:蓝藻打捞后,为了防止出现二次爆发的现象,需要利用Eama-11系列生物抑藻剂、Bpa-1017系列微生物净水剂,抑制藻类滋生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打捞上来的藻类须妥善处理(如脱水干化、厌氧发酵制沼、安全填埋等),避免二次污染。打捞作业需及时,一旦蓝藻大量死亡沉底,处理难度更大。
3、曝气增氧(改善环境)
在蓝藻聚集区或下游,开启/增设曝气设备(如推流曝气机、微孔曝气盘、太阳能曝气机等)。提高水体溶解氧,抑制厌氧环境产生有害物质;促进水体垂直混合,破坏蓝藻浮于表层获取光照的优势;促进好氧微生物活动,加速有机质(包括死亡藻类)分解。
河道爆发蓝藻
蓝藻应急治理后效果图
二、长效防控(根治之本)
蓝藻应急治理只能治标,要根本防治蓝藻,须在雨后及平时持续削减内源和外源污染负荷,恢复水生态平衡:
1、外源污染控制(截污减排是关键):
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:确保沿岸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(尤其含氮磷废水)全收集、全处理,并不断提高出水标准(深化脱氮除磷)。
(1)控制面源污染
农业面源:推广生态农业、科学施肥(测土配方、缓释肥)、农药减量、建设生态拦截沟渠/缓冲带、利用雨后湿地滞留净化。
城市面源:建设海绵城市设施(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、透水铺装、调蓄池),源头削减和净化初期雨水污染负荷;加强道路清扫,减少垃圾入河。
畜禽养殖污染:规范养殖场粪污处理,严禁粪污直排入河。
河道管理: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、排放污水。
2、内源污染治理(清淤与覆盖)
生态清淤:对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底泥,在科学评估后进行生态清淤,移除内源污染物质,原位生态清淤比较常用的是Bacto-Zyme 1011系列生物复合酶,利用微生物削减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。清淤需注意防止扰动导致污染物扩散。
3、生态修复与重建(恢复自净能力)
水生植被恢复:种植沉水植物(如苦草、眼子菜)、挺水植物(如芦苇、香蒲)、浮叶植物(如睡莲)。它们能竞争吸收营养盐、抑制藻类生长、为有益微生物和浮游动物提供栖息地、稳定底泥。
构建水下森林/草甸:在适宜河段大力恢复沉水植被,形成稳定健康的“水下森林”。
恢复水生动物群落:科学投放滤食性鱼类(如鲢、鳙——需严格控制数量,避免过度放养引发新问题)和贝类(在适宜河段),利用其摄食藻类和有机碎屑的能力控制藻类生物量。投放食蚊鱼等小型鱼控制蚊虫幼虫。保护本地水生生物多样性。
人工湿地/生态浮岛:在河道旁或支流入河口建设人工湿地,或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,利用植物-微生物系统强化净化水质,吸附营养盐。
构建生态岸线:改造硬质护岸为生态护岸,增加植被缓冲带,促进水土物质交换和生物多样性。
4、科学调度与管理
优化水资源配置: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,维持水体流动性,避免长时间滞流。
闸坝联合调度:通过科学调度水闸、泵站,在非汛期尽量维持河道适宜流速,促进水体交换;在雨后适时加大下泄流量冲刷河道。
三、蓝藻防治注意事项与原则
1、针对蓝藻治理要做到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,重点在源头控制污染物(尤其是磷)进入河道。雨后应急重在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。
2、因地制宜,科学施策:根据河道的具体水文特征、污染源构成、治理目标(景观、水源、生态等)选择适宜的组合措施。
3、生态优先: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,优先采用物理和生态修复方法。生态修复是根本解决之道,但需要时间和持续投入。
4、系统治理:蓝藻防治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部分,须与流域内其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。
5、持续监测与评估:建立长期的水质和藻类监测网络,评估防治措施效果,及时调整策略。
雨后河道蓝藻防治的关键是:抓住雨后初晴窗口期,快速监测预警,及时物理打捞清除聚集藻华,强化曝气增氧和水体流动。根本之道则在于坚持不懈地削减流域内外源污染(特别是磷),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自净能力,辅以科学的水资源调度管理。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、系统治理的过程。
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邦源环保值得信赖!
邦源环保(证券代码:838740)是一家16年专注于于地表水环境治理及运营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,官网上有很多蓝藻治理、水绵治理、浮萍治理、水质提升、水环境应急治理、海绵城市建设等案例,如果您想咨询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及水环境治理产品,可以拨打400-006-2276或者点击右侧在线咨询按钮进行咨询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责任编辑:邦源环保
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